时间:2025-07-28 23:02 作者:北极鲨鱼
世界最快高铁,为什么开在成渝?,世界上最快的高铁速度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曾思怡
时速400公里高铁,就要来了。
日前,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铁路局副局长安路生会上介绍,目前正在建设的成渝中线高铁,将于2027年开通,开通之后将实现以时速400公里运营,届时,成渝之间将实现50分钟通达。
这也是如今世界范围内的“最快高铁”,被视为我国高铁技术再一次走入“无人区”的标志。成渝为何被选中?落地后将给当地带来哪些变化?
伴随着这一消息传播,坊间也在讨论和期待:时速400公里高铁是否将陆续推行到我国其他地区?什么样的地区将率先落地类似项目?
同济大学长聘教授、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研究中心主任杨晓光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指出,从当前高铁技术成熟度和今后发展而言,时速400公里,甚至时速600公里、时速1000公里的高铁,在未来一段时间也是可以实现的,但高铁如何布局和提速,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要综合考量工程技术水平、客运需求、成本、效益,以及更长时间维度的可持续性等。
为什么是成渝?
当前重庆成都之间有两条在运营高铁线路。
一条是2009年开通的成遂渝铁路,运营时速200-250公里;另一条是2015年开通的成渝高铁,运营时速200-350公里,这也是当前两地之间速度最快的主通道。
安路生在发布会上介绍,重庆和成都两地之间每9分钟开行1列高铁,现在每天来往的人员已经超过100万人次。
时代周报记者登录12306平台搜索发现,当前重庆、成都两地高铁通行时间在1个多小时至2个多小时不等,其中最快的一趟列车,可以实现成都东和重庆西之间1小时7分钟通达。两地通行的高铁价格在90多元至200多元不等。
高铁 图源:图虫创意
伴随着成渝中线高铁2027年建成通车,成渝之间通行将再度提速,最快实现50分钟通达,正式进入“一小时经济圈”。
公开资料显示,成渝中线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自重庆枢纽重庆北站起,向西经重庆市渝北区、沙坪坝区、璧山区、铜梁区、大足区,四川省资阳市、成都市,引入成都枢纽成都站,正线全长292公里。
当前来看,全世界范围内,商业化运营的高铁最高时速为350公里,计划以时速400公里运行的成渝中线高铁,将是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最快高铁。那么,最快高铁为何率先落地成渝?
其实在2021年,国铁集团印发的《“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规划》就明确提出,将依托沪渝蓉沿江高速铁路等工程项目开展CR450(即试验速度为450公里每小时、商业运营速度为400公里每小时的高速列车)科技创新工程基础设施工程化技术验证,其中新建沪渝蓉高铁重庆至成都段正是成渝中线高铁。
其后,2022年开工的成渝中线高铁,成为我国首条预留400公里时速条件的高速铁路。
杨晓光分析,时速400公里高铁的落地,不仅需要成熟的技术支撑,其落地环境和条件也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一是停靠站点之间距离要适中,站与站之间距离太短,则动车跑起来没多久又要停下,这种频繁的起降速度会导致提速效果不明显、且能耗颇高,成都重庆之间约300公里,距离相对合适;
二是时速400公里的动车,相对更需要平直的高铁线路,相对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成渝之间建成区相对较少、有益于平直高铁线路的规划布局,另外成渝之间虽然高山峡谷较多,但可以通过修隧道、架桥等实现平直的高铁线路。
杨晓光还指出,往来成渝的客流量较大,也在一定程度保证了成渝中线高铁建成通车后的运行效益。
成渝融合再加速
从区域发展角度而言,率先布局时速400公里高铁,也意在推动成渝两地乃至成渝经济圈的融合再加速。
近年来,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成渝作为我国中西部经济高地,同时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其战略地位和经济地位进一步提升。
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概念被首次提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发布,意味着双城经济圈建设即将进入全面加速阶段;同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并列我国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
成都 图源:图虫创意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纲要》对于成渝经济圈轨交方面的布局,大致归纳为三个主要方向:一是强化“双核”即重庆、成都之间的联通;二是强化核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的联通;三是建设出川出渝的高铁通道,强化与其他重要城市群、都市圈的往来。
“双核”联通方面,上述《纲要》提到要实现“重庆、成都间1小时可达”。当前来看,成渝两地已经实现高铁通行1个多小时可达,伴随着成渝中线高铁2027年通车,成渝间高铁通行还可以缩短至1小时以内,即50分钟。
另外,对我国高铁产业而言,未来时速400公里高铁的商业化落地,也将成为我国高铁出海的“金字招牌”。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专家委员解筱文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从经济角度讲,高铁在旅客运输客票收益、城市经济带动的效果之外,未来产生效益的方式,应该是高铁的商业模式创新,即打开全球高铁建设的市场蓝海。
“而手握领先全球的高铁运行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拥有领先全球的高铁技术水平,让世界高铁标准由中国定,这可以说是中国高铁出海的最好营销。”
川渝高铁里程提升显著
再把目光放至川渝地区。
率先布局最快高铁之外,当地高铁总里程也于近年实现“逆袭”。
解筱文指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四川高铁建设较慢,因为山高山多,地质条件复杂,增加了高铁建设的难度和成本,“加之彼时四川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以及规划滞后,当地经济发展相较于东部沿海地区仍有差距,资金和技术支持相对不足”。
也有观点认为,根据公共交通出行领域的“1000公里理论”,1000公里以内高铁竞争力更大,1000公里之外航空占优。
而川渝地处西南腹地,距离我国京津翼、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城市群颇远,正是1000公里开外的位置,前往这些地方,坐飞机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这也让当地早年高铁建设相对乏力、民航建设更为发达。
不过得益于近年战略地位提高和经济产业发展成效赋能,近年川渝高铁里程提升显著。
从数据层面来看,2024年底,重庆高铁在运营里程1170公里,排在全国第19。可对比的是,5年前,即2020年底,重庆在运营高铁里程896公里,排在全国第21位。
四川更为明显。2024年底,四川高铁在运营里程为2497公里,位居全国第5,运营里程和排名均牢据全国第一梯队。要知道在2020年底,四川高铁在运营里程仅为1577公里,排在全国第13。
另一方面,“市市通高铁”常被用于评价一个省份高铁覆盖率的指标。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1个省份实现“市市通高铁”。四川虽然高铁里程居于全国第一梯度,但省内还有多个州市未通高铁。
具体来看,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四川下辖21个市州,还有7个市州未通高铁,且未通高铁的城市主要位于川西地区。这是因为川西地区山高山多,且城市体量较小、人口密度较低,很长一段时间,对于这种类型城市而言,高铁建设成本颇大,机场是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去年8月,高铁开到九寨沟 图源:图虫创意
不过考虑到相关地区地形复杂、高铁落地难度大,若将时速160-200公里的动车组也纳入“高铁”统计范畴,则四川仅有阿坝州和甘孜州未通高铁;若将在建高铁线路纳入统计,则到2027年,四川可实现20州市皆通高铁或动车。
解筱文认为,“市市通高铁”是评价铁路建设的重要指标,但并不是唯一的标准。“高铁之外,川西地区也可以考虑采用更加适宜的交通规划,如发展高速公路、航空等,以满足当地居民的出行需求;同时,也可以加强区域间的交通连接和协作,提高整体交通网络的覆盖率和通达性。”
杨晓光也指出,是否通高铁,以及高铁通达后采取怎样的运行速度、发车频率,关键取决于相关地区的出行需求。在当前全国高铁网络布局基本成形的基础上,新的高铁线路规划要综合考量运输效益和运营成本,保证高铁运行的效能、质量和可持续性。
1、美亿万富翁投资人马克・库班呼吁:政府应立法禁止AI模型引入广告
3、警察在执行这种任务的时候,不能先考虑保全自己再追捕犯人么?,警察先动手可以还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