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名大学生参观选矿厂溺亡,知情人士:格栅板不固定 学生疑似从高处坠落后掉入浮选槽
7月23日上午10时20分,内蒙古呼伦贝尔,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内,一次常规的教学参观变成了一场无法挽回的悲剧。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6名大三学生,在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格栅板突然脱落,坠入十几米深的浮选槽。尽管全力施救,6名学生被救出后经医护人员确认已全部去世,一名带队老师受伤。
>>事件回顾——大三学生在必修实习时遇难涉事企业集团公开致歉
据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应急管理局消息,7月23日10时20分许,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经全力施救,6人被救出后,医护人员确认已溺亡。另有1名老师受伤。目前,属地党委、政府、东北大学、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开展善后处置工作。
7月24日早间,中金黄金发布情况说明公告称,将充分关注事件进展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后续相关情况请关注公司在指定的信息披露媒体上发布的信息。对事件不幸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对伤者和遇难者家属表示诚挚慰问,并对此产生的社会影响深表歉意。
据媒体报道,这场致命的教学活动属于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必修实习。按照教学计划,该专业大三升大四的学生必须全员参与,实习情况与毕业要求直接挂钩。
中国黄金集团官网发布的内蒙古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项目图
>>毕业校友——工科院校每年都有实习安排“现场工艺实习”并不上手,以参观为主
官方资料显示,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的“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该学院公示的《2022级本科生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结果公示》显示,该年学院共招生285人,其中44人进入矿物加工工程专业,44人中41人为男性、3人为女性。
大三的学生为何需在暑期由老师带队进厂?为何一班44人仅有7人进行实习?7月24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联系上了一位从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的校友,该校友介绍,东北大学作为老牌的工科院校,对工科专业的学生每年都会安排实习机会,“一般实习均会放在假期,由学校或学院安排,分批次、分人员的组织学生去厂内实习。”
此实习是以实习生身份投入工作,还是以学生的身份进行参访?该校友介绍,非毕业年级学生参与的实习,一般称之为“现场工艺实习”,其目的是给毕业设计做准备,“实习前都是专业课学习,纯书本内容,而实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把书本的内容和实际相结合,等实习结束后,指导老师再按照参访的情况给学生布置课题,学生出报告和设计方案。”
>>知情人士——格栅板为方便更换并不固定学生疑似从高层坠楼后掉入浮选槽
针对某矿业公司实习学生不幸坠入浮选槽身亡的沉痛事故,华商报大风新闻联系到一位具有26年从业经验的资深矿业工程师王工(化名)。王工毕业于东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并曾于近年实地考察过涉事企业。他结合专业知识和实地见闻,对浮选车间的工作原理及事故可能原因进行了深入解析。
王工首先解释了浮选工艺的核心原理:“浮选是利用矿物本身疏水(防水)和亲水(吸水)性质的差异来分选。矿石经过破碎、精细研磨达到‘单体解离’后,加入水和特定的化学药剂(捕收剂、起泡剂等),在浮选槽中搅拌充气。疏水的有用矿物附着在气泡上浮至表面被刮出,亲水的脉石则留在矿浆中。”
王工补充道,“现代化大型浮选厂常采用多层厂房设计。粗选和扫选通常在底层进行,而精选环节,尤其是使用高大的‘浮选柱’设备时,其操作平台往往设在二层甚至更高。矿浆通过管道在不同工序间自流。”
谈及事故中涉及的关键设施——操作平台的格栅板,王工介绍了其设计初衷:“这种铁质格栅板(类似下水道盖板)铺设在操作平台上,主要目的就是方便清洁。” 他强调,“工人巡检或操作时,鞋底难免携带泥土或矿物碎屑。在格栅板上,这些杂物可以直接通过缝隙掉落下去,省去了在实心平台上反复清扫的麻烦,提高了效率。”
浮选车间资料图片
同时,王工也指出了其结构特点:“这类格栅板通常不是用螺丝永久固定的。它们一块块铺设在由角钢搭建的支撑架上,设计成活动可掀起的样式。这是为了方便工人随时掀起格栅,对下方的设备、管道进行检修、更换或清理作业。” 但他也坦言,“这种设计在便利的同时,如果日常检查维护不到位,或者格栅因锈蚀、变形导致承重不足或移位,就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基于对乌山铜矿同类车间的实地观察和对浮选工艺的了解,王工对此次悲剧的可能发生场景进行了谨慎分析:“根据通报的伤亡情况和浮选车间的典型结构,我分析学生们当时很可能身处二层围绕浮选柱的操作平台上。这个平台距离底层的浮选槽有相当高度,目测可达十几米。” 王工分析道,“事故的起点,极有可能是人员从这二层格栅平台的高处坠落。坠落的原因可能是踩到了不稳固或损坏的格栅板区域。”
专家介绍,格栅板一般放在二楼,距离浮选槽高度落差至少10米
他进一步解释伤亡差异:“6名学生不幸直接坠入了底层的浮选槽。槽内并非清水,而是由磨细的矿石、大量水(约1吨矿配3立方米水)以及具有腐蚀性的浮选药剂混合而成的、黏稠如水泥浆的矿浆。从十几米高度坠落,巨大的冲击力很可能导致人员瞬间昏迷或重伤,失去自救能力。加上槽内强力搅拌器(类似大型螺旋桨)的运转和黏稠浆体的阻碍,最终导致了溺亡。通报中提及的受伤老师,很可能也是在坠落过程中受伤,但可能落在了浮选槽旁边的硬质地面上,因此未坠入浆体中,伤势性质更符合高坠伤特征。”
>>官方回应——由当地应急局及矿山安全监管局负责呼伦贝尔人民政府:两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
7月24日上午,华商报大风新闻在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了解到,涉事企业在2017年6月,就已将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乌山选矿厂的全部自动控制作为自身的宣传亮点之一了,这侧面证实了知情学生称厂内不常有工作人员的情况。
7月24日上午10时许,记者联系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询问事发情况,多位工作人员均未回复记者提问。涉事企业的电话也已无人接听。记者随即联系中国黄金股份有限公司询问事发经过,一工作人员称此事已由董事会发文,情况以公告为主。
11时许,记者通过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内蒙古局获悉,涉事企业由当地的应急管理局及呼伦贝尔市矿山安全监管局负责监管,公开资料显示,呼伦贝尔市矿山安全监管局是呼伦贝尔市应急管理局管理的副处级机构,但机构内未公开联系方式。
记者联系呼伦贝尔市应急管理局,一工作人员称此事不属于应急管理局的范畴,随后记者追问呼伦贝尔市矿山安全监管局的联系方式,一工作人员称,“我帮你查查。”随后挂断电话,再联系时已无人接听。记者从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获悉,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市矿山安全监管局局长均为同一人。
上午11时许,据媒体报道,相关方表示涉事矿厂现已停产。
>>律师说法——学校、企业均应担责家属可多方维权
“当学生踏上企业参观通道时,安全责任的接力棒就已在企业、学校、监管部门之间传递。格栅板脱落看似偶然,实则暴露了系统性漏洞。”北京德恒(西安高新区)律师事务所李宝坤律师说。
李宝坤表示,活动格栅板不固定本为检修便利,但企业忽视了两个重要问题:第一,未评估教学参观场景的特殊性——学生不像熟悉现场的老工人能有经验的识别、规避危险区;第二,未设置防脱落保险装置或承重警示标识,这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对“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保障场所安全’的强制性要求”。
对学校而言,把学生送进工厂不等于完成教学任务,他直言,学校是否提前考察过参观路线?是否要求企业提供安全告知书?带队老师是否接受过应急培训?李宝坤指出,当实习成为毕业硬指标,配套的安全措施必须同步升级。
而涉事企业曾宣传“全自动控制”,但自动化不等于安全化。监管部门对这类“无人化”新型工厂的安全标准是否及时更新?对活动格栅等非标设施的检查应有章可循。
李宝坤分析称,在刑事层面:若调查证实格栅板长期失修或企业明知隐患未整改,责任人可能触犯《刑法》重大责任事故罪。在民事层面:家属可向企业、学校主张民事赔偿,法院将根据双方过错程度划分责任比例。李宝坤建议,家属可采取“两条腿走路”策略:1.申请检察机关介入监督事故调查,固定格栅维护记录、实习协议等关键证据;2.同步提起民事诉讼,避免企业拖延责任,尽早取得赔偿。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王煜鑫 编辑 董琳
1、造假近25亿,又一财务造假公司要退市了,因财务造假退市的上市公司
2、上半年上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222.15亿元,同比增长5.1%
3、深e度|全国老年人口突破三亿,广东如何破题“理想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