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Vibe Coding的编程之道:当感觉成为一种技术指令

时间:2025-07-28 21:53 作者:束山有草

Vibe Coding的编程之道:当感觉成为一种技术指令

一场技术浪潮的兴起,通常由一篇突破性的论文、一款革命性的产品或者一笔巨额的融资开始。但“Vibe Coding”是个例外,提出这个概念的是我们熟悉的科技圈大佬 Andrej Karpathy,而成为这个概念标志性象征的,却不是一位技术领袖,而是一张疯传的 Meme 图。图中的主角,就是白发长髯的传奇音乐制作人——Rick Rubin。

Rick Rubin 的本职是传奇音乐制作人,与朋克、摇滚、Hip-hop 打了半辈子交道。他与代码世界的连接,始于一张被网友病毒式传播的图片,图中他闭目凝神,仿佛在与机器进行某种神秘的灵魂交流。这张图被贴上了“Vibe Coding”的标签,最初或许只是一个玩笑,却意外地引爆了一场关于创造力、人机交互和技术哲学的深刻讨论。Rubin 非但没有回避这个标签,反而顺势而为,与 Anthropic 合作,推出了一本名为《编码之道》(The Way of Code)的互动作品,并宣称其灵感来自三千年前的《道德经》。


图丨Rick Rubin 的 Meme(来源:Learning Prompt)

某种意义上讲,这整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Vibe”。它不是通过理性的技术论证或商业宣传进入公众视野,而是以一种“不讲道理”的文化现象席卷而来。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当我们在谈论 Vibe Coding 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它真的只和 coding 有关吗?



从朋克摇滚到“代码朋克”

Rick Rubin 在 a16z 的播客中,给出了一个极具个人色彩的定义:“Vibe coding is the punk rock of software.”(Vibe Coding 是软件世界的朋克摇滚)。这个比喻精准地抓住了这场运动的核心精神。


图丨相关播客(来源:a16z)

上世纪 70 年代,朋克摇滚的诞生,是对当时技术冗长、过度编排的主流摇滚乐的反叛。你不需要是技艺精湛的吉他英雄,不需要在音乐学院苦练多年,只要你有三个和弦,有一腔怒火或一个想表达的观点,你就可以组建一支乐队,登上舞台。朋克摇滚极大地降低了音乐创作的门槛,让无数普通青年获得了表达自我的工具,从而释放了惊人的创造力。

Vibe Coding 在今天扮演了类似的角色。长期以来,软件开发被视为一种需要高深技术和严格逻辑训练的技能,一行行复杂的代码构成了普通人难以逾越的壁垒。而以大型语言模型为代表的 AI 工具,正在成为新的“三个和弦”。一名设计师,想将脑中的用户界面快速变成可交互的原型;一名作家,想把自己的故事改编成一个简单的文字冒险游戏;一名科学家,需要处理一堆复杂的数据却不擅长 Python 编程。在过去,这些想法从诞生到实现,需要漫长的学习周期或昂贵的外部协作。

而现在,他们只需要用自然语言,向 AI 描述自己的“Vibe”——那种模糊的、直觉性的、关于“我想要什么”的感觉。AI 则像一个耐心且全能的助手,将这种感觉“翻译”成代码,并即时呈现结果。这个过程的重点,不再是“如何实现”的技术细节,而是“想要什么”的创意本身。这正是创造力的民主化:工具不再是权威,想法才是。

Rubin 在播客中反复强调,AI 的出现,让那些“非程序员”们终于可以进入那个曾经被技术壁垒封锁的“沙盒”里尽情玩耍。“You don't need to learn to code anymore.”(你不再需要学习如何编码了),这句话或许有些夸张,但它准确地描述了一种趋势的来临:技术的“技术性”正在被逐渐隐藏在流畅的自然语言交互之下,人类的创造力正在从繁琐的实现过程中解放出来。

正如 Rubin 那句充满“道”家智慧的断言:“Tools will come, tools will go, only the vibe coder remains.”(工具来来去去,唯有 Vibe Coder 永存)。这里的“Vibe Coder”,指的不是某个具体的职业,而是一种全新的创造者身份。他们的核心能力不再是掌握某种特定工具的语法,而是拥有独特的品味、清晰的意图和与 AI 有效沟通的能力。



直觉、品味与“不讲道理”

如果说 Vibe Coding 仅仅是关于降低门槛,那它充其量只是一次工具的迭代。但它的深刻之处在于,它迫使我们思考:当 AI 能够处理绝大部分的逻辑实现工作后,人类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Rubin 的答案是:AI 是工具,不是艺术家。他将 AI 比作吉他、采样器或一间木工房。“The AI doesn't have a point of view.”(AI 没有自己的观点),它的观点,是你赋予它的。你可以把同一个剧本给五个不同的导演,会得到五部风格迥异的电影。同样,你可以把同一个模糊的想法“Vibe”给 AI,通过不同的追问、引导和修正,最终也会得到千差万别的结果。这个引导和修正的过程,正是人类价值的核心体现。

这个过程依赖两样东西:品味与直觉。品味决定了方向,直觉则在无数可能性中做出选择。这恰好与当前 AI 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技术 RLHF(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k, 人类反馈强化学习)的讨论形成了有趣的互文。RLHF 的初衷是让 AI 的行为更符合人类的偏好与价值观,但在实践中,它也可能导致 AI 变得“圆滑”和“无聊”。因为它所学习的“人类反馈”,往往来自一个规模有限、背景相似的开发者或标注员群体。如 a16z 联合创始人 Marc Andreessen 所言,这可能导致 AI 仅仅反映了“7% 的美国极端进步主义者”的世界观,而不是一个更多元、更真实的世界。

Rubin 对此的看法更为激进和本质。他认为,人类真正的突破,往往源于“不讲道理”(unreasonable)的时刻。AI 是逻辑的产物,它可以在已有的规则和数据中找到最优解,但它无法像莱特兄弟一样,在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仅仅因为一个“飞行”的信念而创造出飞机。它也无法理解 Johnny Cash 在生命末期,用一把破木吉他录制小样时那种未经雕琢的、充满岁月痕跡的真实感,为何比在顶级录音棚里制作的精良版本更能打动人心。


(来源:Youtube)

那份源自生命体验的、无法被量化的、甚至有点“不合逻辑”的直觉和坚持,是人类创造力的最后阵地。Vibe Coding 的真正艺术,不在于写出多么完美的提示词,而在于用自己独特的品味和“不讲道理”的直觉去“折腾”AI。让 AI 去尝试它通常不会做的事情,去挑战那些看似“正确”的平庸答案,从 AI 犯的“错误”或给出的意外结果中,发现新的美学和可能性。

这要求“Vibe Coder”具备高度的自我认知和审美定力。当 AI 为你生成十个选项时,你需要知道哪一个最接近你内心深处那个模糊的“Vibe”,哪一个虽然看起来最安全、最符合潮流,但却背离了你的初衷。在这个意义上,Vibe Coding 的过程,变成了一场创造者与自我的对话,AI 只是这面映照内心想法的镜子。



为什么必须是 Rick Rubin?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是 Rick Rubin,一个音乐制作人,成为了这场技术运动的代言人?其背后的逻辑也是当代技术文化传播的变革。这其中的关键,在于理解 Meme(模因)的力量:它是一种解释成本极低的共识。一张 Rick Rubin“作法”的图片,比任何技术白皮书或产品发布会都更直观、更有力地传递了 Vibe Coding 的核心理念:它关乎直觉、灵感和某种超越代码的“气场”。这张图迅速建立了最广泛的文化共识,而这种共识带来了巨大的“价值溢出”。

这种溢出,首先体现在它极大地推动了 AI 工具的普及和想象力的边界。它鼓励了无数原本认为自己与编程绝缘的人开始尝试使用 AI 进行创作,从而催生了大量新奇的应用和作品。其次,它改变了科技行业的叙事方式。过去,我们习惯于用性能指标(比如模型参数、跑分速度)来衡量技术的进步。而 Vibe Coding 的流行,让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技术的“体验”和“哲学”。一场关于“如何更好地创造”的文化讨论,其影响力远比一场关于“谁的算力更强”的技术竞赛要深远。

Rick Rubin 的身份在这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 Vibe Coding 的代言人是另一位科技大佬,这个概念很可能会被解读为又一次技术精英的“自我神话”。但正因为 Rubin 的“局外人”身份,他所倡导的“创造力民主化”才显得格外真诚和可信。他本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证明了你不需要懂代码,但只要有强大的创意和品味,依然可以在这个新时代呼风唤雨。他就像一个来自前数字时代的“萨满”,用古老的智慧(《道德经》)为这个最新的技术(AI)赋予了灵性和意义。


图丨《编码之道》(来源:The Way of Code)

这种由文化符号引领技术潮流的现象,是硅谷过去很少见的。它说明,当技术足够强大并开始渗透到社会的毛细血管时,它的发展方向就不再仅仅由工程师和科学家决定,文化、艺术和哲学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选择一款产品,可能不再仅仅因为它的功能,更因为它所代表的一种生活方式或一种身份认同。



“为你自己服务”

在播客的结尾,当被问及如何在个人愿景与市场需求之间找到平衡时,Rubin 给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的答案:“You're serving people like you. You're the audience. You're making your favorite thing.”(你在为你这样的人服务。你就是你自己的观众。你在创造你自己最喜欢的东西。)

这或许就是 Vibe Coding 的终极心法。它不是一种迎合外部世界的技巧,而是一种向内探索的旅程。你不是在猜测“用户”或“市场”想要什么,而是在借助 AI 这个强大的工具,忠实地呈现你自己的品味、实现你自己的想法、取悦你自己这个最挑剔的观众。当你能创造出让自己都兴奋不已的东西时,自然会吸引到那些与你“同频”的人。

从这个角度看,Vibe Coding 确实不止关于 coding。它提醒我们,无论工具如何进化,创造力的最终源泉,永远是我们内心那个独特的、充满直觉的、甚至有些“不讲道理”的宇宙。而 AI,则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可能将那个内在宇宙的图景,清晰地变为现实。

参考资料:

1.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s9C92Pkcc0

运营/排版:何晨龙

Top

1、半导体关税要来了?美国将在两周内公布“232调查”结果

2、刘晓曙:银行零售资产业务——困局、成因与出路,银行零售战略

3、红军长征密电战•前传(一)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m.lilz.cn/WLT/detail/orqahc.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束山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