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石资本硬科技三期基金三关7.28亿,LP结构突破“不可能三角”
当前一级市场募资环境持续承压,机构面临的挑战并非源于资金供给不足,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构建兼具稳定性与产业协同效应的LP结构:既要满足国资LP的合规与返投要求,又需平衡金融机构对DPI的严苛考核,同时吸引产业资本实现深度资源绑定。
这种多维度的需求平衡,往往让募资陷入“三难抉择”。而近期刚完成7.28亿元三关募集的长石资本,在LP结构配置上似乎突破了“不可能三角”:既有地方政府、头部金融机构、市场化母基金的支持,又有高比例产业上市公司创始人及高管的出资,同时还获得华中科技大学母基金、电子科技大学校友基金的加持——这两所高校在中国乃至全球硬科技领域具有深厚的研究积累与产业影响力,其出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长石资本硬科技投资能力的认可。
从LP构成来看,产业方包括卓胜微(300782.SZ)、迈为股份(300751.SZ)、实朴检测(301228.SZ)、蓝海华腾(300484.SZ)等硬科技上市公司及创始人;策源资本作为基石投资方参与其中;此外,成都交子、中金资本、浙江金控、华义创投、衢州金控、香洲正菱等头部金融机构及市场化母基金共同组成了多元平衡的LP结构。
Founders’Fund的确立与迭代
翻看长石的业绩,其硬科技一期基金投资累计投资24个项目,已有11家完成IPO,包含中微半导(688380.SH)、苏州天脉(301626.SZ)、珠海冠宇(688772.SH)、达瑞电子(300976.SZ)等,另有2家已在IPO进程之中,DPI接近2倍;硬科技二期基金已有4个项目进入IPO申报阶段,另有6家企业将于未来两年进入申报;两期基金IPO命中率超50%。
这样高比例产业、高校及市场化的LP结构和并不平庸的业绩表现,与长石Founders’Fund的理念密不可分。
自ALL IN硬科技投资后,面对技术迭代与市场波动的双重不确定性,长石资本逐渐领悟到一个本质命题:VC机构要保持生命力并持续为LP创造价值,需要成为产业生态的“共生体”而非简单的“猎手”。这一认知,催生了长石资本Founders’Fund理念的构建——它既不是简单的出资关系,也不是单向的资源输送,而是一张能穿越周期的产业深度协同生态网络。
基于Founders’Fund的理念,长石资本沉淀出一套“70%/90%/100%”的硬科技投资方法论——即投前需对项目有90%的理解,将70%的时间用于服务,以100%退出为目标。
具体就IPO退出而言,长石资本依托专业的二级市场团队构建了多维度IPO退出时点判断框架:通过产业周期研判、企业盈利拐点捕捉等系统化方法,实现对市场波动的前瞻性预判,确保IPO退出节点避开市场低谷期。以硬科技一期基金为例,11个IPO项目中,超八成项目在上市后把握住了市场退出窗口期,实现了预期收益目标,这一结果从实践层面印证了基于二级市场研判制定退出节奏的科学性。
针对通过二级市场视角研判后、不具备IPO条件的项目,团队依托产业生态网络和系统化的退出管理机制,推动项目战略并购整合,有多个项目实现良好的退出收益回报。
AI时代的三条投资主线
以数智中心为底座的AI基础设施,堪称数字时代的“水电煤”,涵盖高性能计算芯片、分布式计算框架等方面,是支撑整个AI产业发展的基石。目前,长石硬科技三期基金已在该方向上出手了多家企业:赛丽科技是国内唯一拥有独立晶圆级测试系统Fabless硅光公司,目前独立设计的硅光芯片已实现批量供货;芯动力创新研发出全球领先的RPP芯片架构,产品技术已应用于联想AI PC当中,浪潮、大华、创维等客户均在测试对接中;三时纪首创合成法工艺生产的二氧化硅微球材料,能够解决服务器更多用GPU芯片时因功耗和温度提升、而导致的芯片翘曲问题,目前已进入多家全球顶尖客户供应链。此外在具身智能和AI应用层的方向上,长石也已储备了多个项目。
这家专注于硬科技领域的VC机构,通过建立Founders' Fund产业深度协同网络、持续践行“70%/90%/100%”的投资原则、如今再次在AI时代下进行前置化投资布局,或可成为观察投资机构如何穿越周期的又一研究样本。
1、海峡两岸(蕉城)口琴文化周福建宁德开幕,口琴演奏视频大全集
3、奥利尼克生涯至今13赛季薪水合计近1.2亿 略多于海军上将生涯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