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5 17:45 作者:叫兽大人
电商巨头,为何竞逐短剧风口?双方形成差异化竞争,共同挖掘短剧市场的新增量。
文 | 文娱价值官陈 桐
编辑 | 美 圻
早已硝烟弥漫、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短剧赛道,依然不断迎来新的入局者。继长视频平台今年纷纷加码短剧布局之后,最新一波加入战局的玩家变成了电商巨头。
近日,京东集团开始招聘多个与短剧相关的岗位,职责包括构建短剧生态与用户增长等,相关岗位年薪最高可达140万。与此同时,京东APP内“短剧”频道悄然上线。这些动作彰显了京东对短剧业务的战略级重视。
在京东之前,拼多多、淘宝以及美团均已布局短剧市场。对于用户增长见顶的电商巨头而言,用户留存、复购以及高效转化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在此背景下,短剧凭借其显著的流量价值和用户高粘性优势,成为电商在存量时代拓展增量的新战场。
近期,京东在短剧领域的动作颇为引人注目。首先是突然开启了多个与短剧相关岗位的招聘,诸如短剧内容策略运营、内容运营等,岗位要求构建短剧IP分级体系、提升生产效率,并通过用户画像分析推动业务增长。其次,京东APP内短剧频道也悄然上线,不过目前该频道还处于灰度测试阶段,并非向所有用户开放。
事实上,京东并非首次涉足短剧领域。去年以来,京东就曾试水与快手联合制作或独家冠名《一路归途》《重生之我在AI世界当特工》《红线婚介所》等短剧,将促销信息和购买链接融入生活化场景,实现“观剧即买”。
此次高薪招聘短剧运营人才,意味着京东将在短剧领域进行更为深入的布局,有望整合此前的零散尝试,形成一套完整的内容运营与商业转化体系。虽然其具体的短剧战略方向尚未完全明确,但从招聘信息来看,京东似乎更注重短剧的内容运营和策略制定,未来可能会在内容上创新,打造具有京东特色的短剧。
与京东相比,淘宝在短剧领域的布局可谓由来已久且投入巨大。早在2024年,淘宝就发布了短剧扶持政策,涵盖对品牌、站内外网红、达人的流量和现金补贴等措施。随后推出的“百亿淘剧计划”更是备受瞩目,该计划将单部短剧的投资金额提升至500万元,并号称拿出超10亿流量扶持。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可以看出淘宝战略的核心是将短剧作为品牌营销新场景,借助爆款IP改编短剧带动品牌销量增长,主打高净值用户群体。
拼多多在短剧领域的布局同样不容小觑。2023年拼多多曾推出“多多有好剧计划”,通过推荐加权、流量分成等模式大力扶持免费短剧,以此吸引用户停留。近期,拼多多再次升级短剧激励政策:短剧创作者将能终身享受其作品的播放分成,且不设上限。尤为引人注目的是,CPM(每千次展示收益)的阶梯激励政策也大幅提升,同时对短剧题材全面开放,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更丰厚的回报。
在核心策略上,拼多多主打以免费的“土味爽剧”吸引下沉市场用户,结合刷视频赚金币的网赚机制,提升平台活跃度与黏性。
与上述几家电商不同,美团并未直接制作短剧,而是将短剧内容与本地生活服务深度结合。例如在餐饮类短剧中植入“外卖下单”按钮,实现“即看即点”的消费闭环。
从年初到618前后,美团与快手合制的多部短剧接连上线,《追光者》《暗恋藏不住》《葬礼后我竟成大哥卧底》等作品,将美团品牌符号与轻松、年轻化、快乐等喜剧元素绑定,在潜移默化中植入相关促销信息,降低获客成本,为本地商家引流。
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巨头的集体下场,绝非简单的跟风,而是基于自身战略需求的深度布局。
其一,传统电商及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普遍面临着“用户增长放缓+获客成本高企”的双重困境。CNNIC报告(截至2024年12月)显示,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9.74亿,较2023年增长5947万,增长率仅为6.5%。这一增速较2019年的16.5%下降近60%,显示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淘宝、京东的MAU增速从2021年的双位数降至个位数,用户规模接近饱和,获取新用户愈发困难。
与此同时,获取新用户的成本却在不断攀升。多个平台的线上广告投放、线下推广活动等营销费用持续增加,但带来的新用户数量增长却十分有限。
而短剧作为当前流量增长最为迅速的内容形式之一,凭借“单集1-2分钟、强情节反转”的特点,能有效延长用户停留时间,降低获客成本。通过布局短剧,电商平台可将内容转化为吸引用户沉浸式停留的情感链接,以较低成本延长用户在平台的停留时间。
其二,当“全网最低价”竞争陷入红海后,内容成为各大平台构建竞争壁垒的关键。但电商巨头的内容生态长期存在短板:淘宝虽有直播但缺乏连续剧情,拼多多的社区内容调性单一,京东的用户互动不足。短剧的强故事性恰好能填补这一空白。
借助短剧完善内容生态后,电商平台更容易突破简单的价格战困局,建立差异化优势。相关数据显示,淘宝与海蓝之谜等品牌合作推出的《我的美妆日记》《婚姻日记》等自制短剧,最高商业转化率高达30%。闲鱼自制短剧《傅太太全程开挂》以“挂前任宝贝”为核心梗,强化二手交易场景认知,带动相关品类GMV明显增长。当电商平台从单纯的卖货转向卖情感、卖故事、卖生活方式时,就有可能摆脱低水平的内卷。
此外,抖音、快手等内容平台正通过“短剧+直播电商”模式不断侵蚀传统电商份额。据相关媒体报道,2024年抖音电商的GMV约为3.5万亿元,同比增幅达30%,与京东的差距正在快速缩小。面对压力,电商巨头们需以短剧反攻内容阵地,夺回用户注意力,避免被动应对短视频平台的跨界冲击。
其三,短剧能够将用户的商品浏览场景延伸至内容消费场景。以淘宝为例,部分短剧信息流中会穿插商品推荐和购买链接,用户点击后可直接跳转至商品展示页。淘宝还在短剧中推出“搜图”功能,用户暂停画面后,能利用此工具搜索剧中人物穿搭、装饰等同款商品。
而内容生态的壁垒一旦建立,不仅能帮助电商平台在站内实现从种草到交易的闭环,也能形成用户黏性更强、商业转化更高的正向循环,让“内容-流量-商业”的飞轮加速运转。
在不断的更新迭代中,短剧已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内容产品。对于许多互联网公司而言,它承载着吸引用户、产品推广、带货营销等多重目标。随着入场的互联网巨头增多,短剧的竞争正从内容延伸至全链条生态,市场格局也在加速演变。
就目前而言,电商巨头的入局对行业领跑者红果短剧的冲击尚属有限,双方在用户规模和内容质量上仍存在差距。拼多多短剧主要依赖采买二轮“土味爽剧”,缺乏原创性;淘宝短剧以品牌定制剧为主,圈层标签鲜明;京东虽高薪招募人才,但起步最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不过,电商平台的流量和补贴优势可能吸引部分下沉市场用户,对红果的用户增长构成一定压力。对此,红果的策略是:加大原创和精品IP孵化力度,进一步夯实内容优势以应对竞争。
从年初开始,红果短剧陆续推出了多部打破常规的新题材短剧。如普法短剧《法官的荣耀》,展现基层法官扎根乡土、守护公平的日常;《重寻星光》关注孤独症群体,填补了公益短剧的市场空白;《老千》聚焦反赌博主题、《包大人现在是2025》将国人熟悉的包公故事与反诈科普结合。这些“小切口、新视角”的探索令人耳目一新,进一步拉大了红果与竞争对手的内容优势。
与此同时,红果也尝试通过新元素的叠加与融合,打造更极致的精品。即将上线的新作《墨韵新生》融合了悬疑叙事与古画修复技艺,将冷门职业转化为悬疑探险主线,让传统文化以更鲜活的形式触达年轻观众。
持续稳定的精品输出,让红果短剧的护城河日益拓宽,逐渐构建起难以超越的竞争壁垒。虽然电商巨头的入局将加速行业变革,但对红果的影响是局部性的,双方内容重叠度不高,短期内难以动摇其市场地位。
凭借先发优势、内容生态与技术积累,红果有望在“内容为王”的短剧市场中继续保持领先。未来,短剧市场可能形成“红果主导内容生态、电商平台主导消费场景”的双轨格局:红果通过精品内容吸引高粘性用户,电商平台通过短剧提升交易转化。双方形成差异化竞争,共同挖掘短剧市场的新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