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7月24日外媒科学网站摘要:以毒攻毒!让人类血液能“毒杀”疟蚊

时间:2025-07-24 12:50 作者:印小祯

7月24日外媒科学网站摘要:以毒攻毒!让人类血液能“毒杀”疟蚊

7月24日(星期四)消息,国外知名科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如下:

《自然》网站(www.nature.com)

雨水中的隐形威胁:TFA正在全球蔓延,我们该警惕吗?

三氟乙酸(TFA)是一种随降水广泛分布的人造化学物质,已在全球水体、食品甚至人体血液和尿液中被检出。过去40年,德国树木、加拿大北极冰芯和丹麦地下水中的TFA浓度显著上升。由于碳-氟键极难降解,TFA被认为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FASs)中最小的代表,但对其健康风险的评估仍有争议。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认为当前环境中的TFA浓度对人类健康风险极低,但2024年德国两家联邦机构向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提交申请,要求将其列为生殖毒素和高持久性物质。同年,欧洲科学家警告TFA可能突破“地球边界”,支持全面禁止所有PFASs,包括TFA。不过,美国环保署等机构认为TFA易被人体排出,因此不应归为PFASs。

TFA的来源复杂,包括工业排放、农药降解,以及制冷剂(如HFC-134a)等含氟气体的大气分解。海洋中检测到的巨量TFA(约6000万至2亿吨)引发了“天然形成”假说,但科学界尚未证实其生成机制。毒理学研究显示,TFA急性毒性低,但动物实验中高剂量暴露会导致胎儿畸形。植物吸收TFA后无法代谢,可能影响生态系统。目前,丹麦和德国已制定饮用水TFA限值,欧盟拟将TFA及其前体纳入PFASs禁令。

科学家呼吁加强对TFA长期暴露的研究和源头管控,但产业界担忧过度监管影响制冷、农化等行业。随着TFA持续累积,其潜在风险或随时间显现,相关决策面临科学与经济的双重挑战。

《科学》网站(www.science.org)

以毒攻毒:科学家用抗寄生虫药让人类血液“毒杀”疟蚊

一项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的研究显示,通过服用抗寄生虫药物伊维菌素(Ivermectin),可使人类血液对传播疟疾的蚊子产生毒性,从而减少疟疾感染。该试验在肯尼亚进行,覆盖84个家庭群组,结果显示,服用伊维菌素的社区儿童疟疾发病率降低了26%。该研究由西班牙纳瓦拉大学团队主导,结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

伊维菌素长期以来用于治疗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其杀虫特性此前已有证据支持。2010年的一项实验表明,蚊子吸食含伊维菌素的血液后,死亡率显著提高。然而,此前在布基纳法索和几内亚比绍的大规模试验未能证明其显著降低疟疾发病率,部分研究甚至因设计问题或外部因素(如自然灾害)导致数据无效。

肯尼亚的试验改进了实施策略:在雨季蚊虫密度高峰时快速完成社区药物分发,覆盖率高于以往。研究人员表示,未来可通过调整剂量或开发长效剂型进一步提升效果。此外,该方案还能同时减少疥疮、头虱等疾病负担。不过,该药物目前不能用于孕妇和幼儿,限制了其全面推广的潜力。

尽管结果积极,专家指出,26%的降幅在公共卫生层面的价值有限。世界卫生组织(WHO)目前未推荐该方法,强调需至少两项高质量试验证明其有效性。哈佛大学的研究者认为,未来试验需优化设计,以进一步验证其可行性。

《每日科学》网站(www.sciencedaily.com)

一项化学突破让mRNA疫苗副作用大降,效果增强!

mRNA疫苗(如新冠疫苗)的常见副作用是注射部位的炎症反应,包括红肿、酸痛和一两天的不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调整疫苗的关键成分——脂质纳米颗粒(LNP)中的可电离脂质结构,不仅显著降低了炎症,还提升了疫苗的有效性。这项成果发表于《自然·生物医学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研究团队采用了一种名为“曼尼希反应”的百年化学方法,创造了数百种新型脂质。他们发现,在脂质中添加苯酚基团(一种具有抗炎作用的化学结构,常见于橄榄油等食物中)能够大幅减少炎症反应。苯酚基团通过抵消自由基(带有未配对电子、可破坏细胞的分子)减轻氧化应激,从而保护细胞并增强疫苗效力。

实验表明,含苯酚的脂质不仅能减少炎症,还能增强LNP的递送效率。通过降低氧化应激(一种损害细胞的反应),新脂质能产生更持久的作用。在动物实验中,C-a16脂质还能帮助基因编辑工具如CRISPR更有效地修复致病基因,治疗效果比现有递送方式提高一倍以上;在黑色素瘤治疗中,肿瘤缩小效果是传统LNP的三倍;用于新冠疫苗时,免疫反应强度提升五倍。

此外,新脂质还提升了T细胞的抗癌能力,同时减少了对正常细胞的损伤。这一发现为癌症、遗传病和传染病治疗提供了更优的递送方案。

研究团队表示,这项突破不仅验证了含苯酚脂质的潜力,也展示了被忽视的经典化学方法在现代医学中的价值。未来,研究团队将继续探索类似技术,以优化更多生物医学应用。

《赛特科技日报》网站(https://scitechdaily.com)

告别高耗能!新型材料Ni4W或彻底改变电子产品未来

手机、数据中心和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或将迎来重大升级。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的研究团队发现,一种由镍和钨制成的新型合金Ni4W能够在不依赖外部磁场的情况下切换磁态,从而显著降低电子设备的能耗。这一突破性进展为开发更快、更节能且可持续的电子产品提供了可能。

Ni4W的特殊之处在于低对称性结构,能够产生强自旋轨道扭矩(SOT),这是控制磁性存储和逻辑设备的关键效应。与传统材料不同,Ni4W支持多方向自旋电流,实现“无场”磁态切换,大幅减少了数据写入的功耗。这一特性使其在智能手机、数据中心等设备中具有广泛应用潜力,有望显著降低电子设备的整体电力需求。

此外,Ni4W由储量丰富的金属制成,且兼容现有工业制造工艺,成本低廉,易于规模化生产。这一优势使其对行业合作伙伴极具吸引力,未来有望集成至智能手表、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中。

研究团队已在权威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相关成果,并申请了技术专利。目前,他们正致力于将该材料制成比以往更小的器件,以推动其实际应用。

Ni4W的发现为电子行业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不仅提升了设备性能,也为实现更环保、高效的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刘春)

Top

1、杭州余杭区供水异常,最新通报:7名领导干部被问责,余杭区供水局

2、强烈呼吁对不支持鸿蒙NEXT的APP吊销ICP许可,不支持鸿蒙的手机

3、只要中国人口能够保持在6亿上下,中国就不会出问题?,如果中国6亿人口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m.lilz.cn/PBM/detail/ehcqgk.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印小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