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4 11:31 作者:东方个不帅
清华女学霸一手打造,三年亏损超10亿,镁佳股份玩不转智能座舱?,镁佳科技有限公司上市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魏帅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创始人金光闪闪的履历,正托举着这家智能座舱及域控解决方案企业的上市之路。
日前,汽车智能化零部件供应商镁佳股份在港递交上市申请,成立7年后,正式开启IPO之路。
比起这家公司业务,其背后的创始人庄莉显得更为出名,也更具传奇色彩。
清华女神、计算机系96级、主导蔚来智能座舱开发,任何一项,都是庄莉年少成名的注脚,也是镁佳股份成为行业黑马的有力背书。
成立7年,镁佳股份基本保持着一年一融资的节奏,收获山行资本、红点中国、慕华科创等知名机构和资本的投资。在今年5月完成超3000万美元的D+轮融资后,镁佳股份的投后估值达9.31亿美元。
但即便是如此光线的履历,镁佳股份也掩盖不住其持续亏损的现状,2022年-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累计亏损超10亿元,账面资金紧张。
而这家公司与行业内其他头部企业的最大不同,在于仍采取代工模式。这种背靠外部代工厂的轻资产模式,也仅仅为公司实现了20%左右的毛利率。
在如今主机厂自研蔚然成风、产业链多供应商的大趋势下,镁佳股份的业务,远没有想象的那么优秀。
1、清华女学霸创业路,60亿独角兽如何炼成
庄莉的创业故事始于厚重的技术底色。
当年的庄莉,高中就毕业于大佬云集的成都七中。1996年,庄莉凭物理竞赛全国一等奖保送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清华计算机96级”。如今百川智能CEO王小川、点点网创始人许朝军以及庄莉丈夫、网易有道创始人周枫皆出身于此。
2008年赴美求学完成学业后,庄莉先后在微软亚洲研究院、雅虎、猎豹移动等科技公司负责技术开发工作。
而进入汽车产业的契机,源于加入造车新势力蔚来。在蔚来汽车担任软件开发副总裁期间,庄莉深度参与了蔚来智能汽车软件开发的生态构建。
这段经历并不算长,却足以让庄莉厘清汽车产业链的细枝末节,以及主机厂客户的需求与定位。
2018年,汽车智能化浪潮初显,庄莉敏锐嗅到历史机遇。2019年,她正式离开蔚来,并带领镁佳科技进行技术开发和全面管理工作。
如同庄莉本人的技术信仰,镁佳的初始定位便是成为主机厂最值得信赖的智能化软件伙伴。
创业之初,其业务呈现高度聚焦的态势,模式专注于为车企提供定制化座舱软件解决方案,核心能力在于高效响应客户需求。这种灵活性在初期获得多家主流车企订单,包括当时的理想汽车。
在此前的采访中,庄莉定义的镁佳科技核心能力是:用模块化的软件开发方式,把复杂的软件功能打磨成相对标准化的工具和流程,最终实现效率的快速提升。
但随着汽车电子架构升级,单纯软件服务的天花板逐渐显现。此时,镁佳科技做出了一个关键的转型决策,即开始向“软件定义硬件”方向延伸,也就是如今的智能座舱与智驾域控器融合。
庄莉曾直言,没有一家创业公司是从第一天开始就想清楚了发展的每一步。在她的认知里,创业不是一个发射火箭的过程,之前就计算好了路线;创业是开车的过程,大概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是哪里,但是过程当中会遇到障碍,需要不断调整方向盘,最后开到目的地。
这番话语,恰恰对应了镁佳的业务转型。
资本市场对镁佳的潜力投下信任票。依托庄莉的个人背书与清晰的成长路径,镁佳吸引了包括红点中国、南山资本等头部投资机构,多轮融资之下,镁佳投后估值达到67亿元人民币。一家从清华实验室走出的企业,在7年时间里,也成功走到了港交所的门口。
2、亏字当头,转型之路反成包袱
事实上,软硬件一体的方案相比于纯软件方案的优势便在于可以为车企提供高效的方案,同时也让身为供应商的镁佳大幅提升营收数据。
某种程度上讲,正是此前的业务转型,才让镁佳科技有了如今相对漂亮的营收数据。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镁佳科技的营收分别实现3.88亿元、15.13亿元、14.20亿元。
业务规模扩张之下,净利却始终处于亏损的状态。报告期内,镁佳科技净亏损分别高达4.23亿、3.57亿和2.91亿元,累计亏损额突破10.71亿元。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镁佳逐渐向产业链下游延伸的商业模式,也带来了潜在危机。
最致命的是成本失控。
在招股书中,镁佳科技将自己定位为聚焦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集成式域控制器解决方案,本质上则是中间件厂商。
此前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镁佳定义中的自身业务复用性更高,模块化的优势也更加明显,但是其代工的模式,并不足以为其构建足够的护城河。
众所周知,涉足软硬件一体方案,最需要的便是大规模固定资产投入,但镁佳坚持代工模式,除了底层软件外,其核心的芯片等零部件需高度依靠高通等供应商,生产也仰赖第三方,成本的劣势不言自明。
此时的产业链地位,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转型后的镁佳被夹在两大巨头之间:上游芯片厂商掌握定价权,主流座舱芯片数度提价;下游车企借“降本增效”之名强势压价。
这种行业角色的差别,让镁佳科技在行业逐步丧失主导权。据悉,2023年就曾因为芯片涨价以及与早期主机厂终端客户的合作关系,导致公司毛利率跌至了12.1%,2024年虽有所回升,但还是远低于拥有自建工厂、抗风险能力强的企业。
有坊间消息称,在某头部车企项目竞标中,镁佳被要求三年内报价降低40%,该消息虽未得到证实,但是在如今的价格战压力下,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间厂商的无奈。
招股书信息显示,报告期内,镁佳科技毛利率波动明显,2022年毛利率为19.0%,2023年骤降至12.1%,2024年再度反弹至21.8%。
而在过往的三年中,镁佳科技也保持了较高的客户集中度。
报告期内,来自前五名大客户的营收总额分别为3.60亿元、13.80亿元和12.04亿元,分别占据当年度营收总额的92.8%、91.2%和84.7%。上述来自最大客户的营收分别为2.05亿元、8.02亿元和3.24亿元,分别占当年营收总额的52.8%、53.0%及22.8%。虽然有下降的趋势,但是营收仍被大客户主导。
更严峻的是技术优势被稀释。镁佳股份在软件时代的研发团队可集中攻坚算法优化,但在转型后,研发资源被迫分流。同期主要竞争对手的座舱芯片自主化率已突破40%门槛。
招股书数据显示,公司三年研发支出达9.1亿元,分别为2.62亿、2.90亿、3.58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67.5%、19.2%和25.2%。较高的研发比例,似乎并未带来更高的“坪效”。
持续亏损也正吞噬企业元气。
报告期内,镁佳科技的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达到了13.92亿元,公司处于持续失血状态,这也使得当前公司整体的现金流面临不小的问题,截至2024年底,其账上现金及等价物仅有1.87亿元,理论上并不足以支撑公司半年的现金支出。
镁佳宣称的“智能座舱模块化战略”,或已经陷入了既无成本优势、又缺技术壁垒的双重困局。当资本市场对“软硬一体”的故事逐渐脱敏,这家清华系明星企业的光环,正在现实的铁壁上撞出裂痕。
3、故事难续,价值突围路在何方
镁佳股份的明星光环正被现实冰水急速浇熄。
在软件定义硬件的商业叙事中,转投硬件、代工模式都为这家企业的业务增长埋下了“隐患”。
目前行业的普遍共识是,镁佳科技如今所深耕的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业务最大特征就是技术需求高且迭代迅速,客户的需求始终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供应商不仅仅是单纯的硬件提供商,而是需要全生命周期软硬件集成方案的技术支持,需要为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镁佳科技已经拿下包括奇瑞、长安、东风等多家主机厂的48个定点。
但在行业风向的变化与主机厂日益增长的要求中,客户的维持与开拓是摆在镁佳科技面前的一大难题。
尤其是现有客户的自研进程。据悉,奇瑞已经开始推动座舱芯片自主化进程;长安深度绑定华为鸿蒙系统;吉利自研7纳米舱驾芯片。曾经的重要客户理想汽车,也已逐渐转向自研巩固自身产品优势,直接切断外部供应商的通路。
更关键的是,镁佳科技一直标榜的技术优势,也逐渐在舱驾融合的态势下失去声音。更多的头部公司有更充足的资金能力和技术能力,构建包括智驾、座舱等一体化的生态产品。诸如华为已经构建三电、智驾、座舱、云服务闭环生态;德赛西威开放操作系统生态接口。
行业已经厌倦了故事和包装,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需要的是真正的成本优势和生态壁垒,这对于身为中间商的镁佳股份来说,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赴港IPO成为最后的救生筏。对这家清华系明星企业而言,资本市场的终极拷问始终未变:当技术光环消散,镁佳股份究竟能为产业链创造多少不可替代的真实价值?
*文中配图来自:界面新闻图库。
1、谷歌母公司Alphabet第二季度营收964.28亿美元,同比增长14%
2、财政部等三部门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货物税收政策,海南自由贸易岛封关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