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elShort翻车,版权警钟长鸣,reel streay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当中国短剧在海外市场掀起“15秒追更”热潮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抄袭风波,正将这个风口行业推向舆论漩涡。
近日,听花岛通过官方公众号公开指控ReelShort平台“一比一”抄袭其两部版权短剧,从人物关系到剧情转折近乎复刻,而作为出海短剧的头部玩家,ReelShort的母公司枫叶互动不仅推诿塞责,更在首次侵权未决时,再度出手。
图源:听花岛公众号截图
这场看似两家公司的版权纠纷,实则撕开了短剧出海赛道的遮羞布——当行业第一平台公然踏破版权红线,我们不得不追问:狂奔的短剧出海,究竟在输出文化还是制造丑闻?
从“维权提醒者”到“抄袭实践者”,ReelShort自相矛盾
在听花岛发布的维权声明中,有个细节格外刺眼:此前ReelShort管理层曾多次提醒听花岛“警惕其他平台抄袭”,甚至建议“采取强有力打击措施”。
这种“提醒别人维权、自己疯狂侵权”的魔幻操作,不仅暴露了平台的双重标准,更让后续的抄袭行为显得格外讽刺。
法律文书上的侵权证据链早已形成闭环。专业机构比对显示,ReelShort上线的《TheSeamstressIsTheDuchess》与听花岛《卖菜大妈竟是皇嫂》的核心设定高度重合。
同样是底层女性意外卷入皇室纷争,同样有“救命信物”“认亲反转”等关键剧情节点,甚至连女仆作证被驳回、反派误认帝王身份等戏剧冲突都如出一辙。
图源:网络,听花岛与涉嫌抄袭短剧对比
更令人咋舌的是《MatedtoMyBrother-in-LawAlpha》对《冷面小叔宠嫂无度》的抄袭——从葬礼上的家族冲突,到男主从敌视到守护的情感转变,再到女主被家人当作“血包”绑架的情节,连手术拒用麻药的细节都精准复刻。
这种近乎像素级的抄袭,已不是“借鉴灵感”能够搪塞,而是赤裸裸的知识产权掠夺。
行业人士透露,短剧行业的抄袭成本与收益严重失衡。一部中等制作的精品短剧成本约50-80万元,而抄袭翻拍的成本可压缩至30%以下,却能借助原作的市场验证快速收割流量。
ReelShort作为月活超千万的头部平台,凭借成熟的海外分发网络,抄袭作品往往能在上线后72小时内登上北美地区应用商店下载榜前20。
这种“低成本高回报”的诱惑,让部分平台铤而走险,但像ReelShort这样“知法犯法”且连续作案的案例,在行业内尚属罕见。
更值得玩味的是枫叶互动的应对姿态。在听花岛首次沟通时,对方以“内容团队独立运营”为由推诿责任;当第二部抄袭作品上线后,甚至提出“按流量分成补偿”的方案——这种将侵权行为商业化的提议,本质上是对知识产权的公然蔑视。
中国版权协会最新发布的《微短剧版权保护白皮书》显示,2024年行业侵权纠纷同比增长170%,其中头部平台涉及的案件占比达38%,而像ReelShort这样具备行业话语权的企业,其处理态度直接影响着行业规则的走向。
版权失守背后,文化信任或许摧毁
听花岛创始人在私下沟通中提到一个令人心酸的细节:团队每月要花大量的精力处理侵权纠纷,法务团队平均每周发出2.3封律师函,却依然挡不住抄袭者的脚步。
这种“创作不如抄作业”的行业怪象,正在扼杀短剧行业最珍贵的创新基因。当前短剧出海市场正处于野蛮生长阶段。DataEye研究院今年初发布的《2024年微短剧行业白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亿元,投流规模约330亿元。该研究院预估,2025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超过680亿元,投流规模接近400亿元。
今年4月份,一条“ReelShort连续霸榜美谷娱乐榜30天”的消息震惊国内短剧圈。ReelShort是枫叶互动(Crazy Maple Studio)旗下竖屏短剧APP,自3月20日登顶美区App Store娱乐榜以来,连续霸榜整整30天。甚至在北美市场创下日均流水超百万美元的纪录。
但是,繁荣背后是严重的同质化——霸道总裁、重生逆袭、婆媳斗争等题材重复率高达65%,而抄袭正是加剧这一问题的元凶。
当头部平台通过抄袭快速占领市场,中小制作公司要么被迫加入抄袭大军,要么在维权消耗中被挤出赛道。听花岛的遭遇并非个案,某腰部制作公司负责人透露:其团队原创的“电竞少女穿越”题材短剧,上线三周后就被三家平台翻拍,“连角色ID都懒得改”。
更深远的危害在于对文化出海战略的反噬。当《TheSeamstressIsTheDuchess》在海外市场被贴上“中国短剧”标签时,海外观众记住的可能不是剧情本身,而是“这部作品抄了别人的创意”。
这种刻板印象一旦形成,伤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国际声誉。去年TikTok上曾出现过“中国短剧抄袭韩国网剧”的话题热议,虽最终证实是误会,但仍导致相关作品播放量暴跌40%。如今作为行业标杆的ReelShort陷入抄袭争议,无疑会让海外市场对中国短剧的版权可信度打上问号。
当非洲观众在ReelShort上看到熟悉的剧情框架,当拉美用户发现“中国原创”与某部本土短剧高度相似,文化输出的初心早已异化为文化信任的透支。
监管层早已敲响警钟。2024年以来,广电总局连续出台《微短剧创作规范》《网络视听内容知识产权保护指引》,明确将“抄袭搬运”列为重点打击对象。
中国版权协会微短剧委员会的成立,本应筑起行业自律的防线,但作为首批发起单位的中文在线(枫叶互动母公司),却纵容旗下平台连续侵权,这种“协会成员带头违规”的现象,让行业自律机制形同虚设。
短期流量狂欢换不来长期主义
在北美市场,ReelShort的广告投放仍在继续。那些充斥着“逆袭反转”“霸道宠溺”的15秒预告,每天仍在Facebook、Instagram上吸引着数百万次点击。但这场流量狂欢的背后,是正在形成的口碑塌方。据报道,海外媒体平台Reddit上已有用户发起“抵制ReelShort抄袭剧”的讨论。甚至一些平台上,要求平台下架侵权作品的请愿签名量,高达数万。
用户用脚投票的案例早有先例。2023年某短视频平台因批量搬运UP主原创内容,导致30天内用户留存率下降27%,品牌合作方撤资超2亿元。对于依赖“情绪钩子”留住用户的短剧平台而言,信任一旦破裂,修复成本极高。
ReelShort目前的日均活跃用户量在行业首屈一指,但第三方监测显示,其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已从在明显下降,核心付费用户流失率环比上升。
当海外观众发现“这个平台的剧情似曾相识”,当订阅者意识到“付费内容原是抄袭品”,再精准的算法推荐,恐怕也留不住流失的信任。
商业合作的多米诺骨牌也已悄然倾斜。某海外电信运营商原本计划将ReelShort纳入流量包合作,在抄袭风波后紧急暂停谈判;一些头部MCN机构更是公开表示,“暂不考虑与存在版权争议的平台合作”。
这场风波给所有狂奔中的玩家提了个醒:短剧出海的真正壁垒,从来不是谁能更快复制爆款,而是谁能建立可持续的内容生态。听花岛选择公开维权,本质上是在守护行业最后的底线——当头部平台都不尊重版权,当抄袭比原创更赚钱,这个行业终将在自我消耗中失去未来。
值得注意的是,ReelShort的母公司枫叶互动并非首次陷入抄袭风波。例如,几乎同一时间,点众在社交平台发布声明,称“海外短剧平台‘ReelShort’发布内容侵权抄袭”。
图源:网络,点众诉枫叶互动侵权声明
点众的声明显示,Crazy Maple Studio,Inc.(以下简称“枫叶互动”)旗下的短剧平台“ReelShort”未经许可擅自发布、传播多部与点众享有著作权及相关授权作品基本相同的侵权剧集,上述点众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出走后,两个竹马悔疯了》《女王》《尊老爱幼》《游子归家》等点众多部知名作品。
或许正如一位资深编剧的感叹:“我们出海卖的不该是剧情套路,而是中国故事的原创力;平台拼的不该是抄袭速度,而是对知识产权的敬畏心。”短剧侵权问题泛滥,似乎已成行业顽疾。
结语
从听花岛的维权声明到行业的集体反思,这场抄袭风波正在成为短剧出海的转折点。是继续在版权灰色地带狂奔,还是建立健康的创作生态?
答案其实早已写在行业发展的基因里——没有尊重原创的土壤,再热闹的风口也只会长出有毒的果实。当ReelShort们真正明白“流量有保质期,版权才有生命力”时,中国短剧才能真正跨越“抄袭争议”的暗礁,驶向文化出海的远方。
期待国内的短剧抄袭之风,因为这次ReelShort被送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而有所收敛。而作为版权被侵犯的受害者,听花岛也理应得到一个公平、合理、公正的维权处理结果。
我们相信,正义只会迟到,不会缺席。粗制滥造、移花接木的作品,终究无法成为承载文化的时代主流,最终也必然会遭到观众的摒弃。而真正有原创能力的企业,有创意的短剧内容,才能成为真正的时代顶流。
1、中学时的某年暑期,我去到十万大山边沿的农村玩,傍晚喝了点酒,差点被猴子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