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高:达利欧的国家债务认知错在哪里?,达利欧 知乎
【文/徐高】
达利欧始终关心债务问题,对债务过度积累后爆发债务危机的风险高度关注。2019年,达利欧出版了《债务危机:我的应对原则》中文版[3]。2025年,达利欧最新著作《国家为什么会破产:大周期》的中文版出版[4]。
达利欧认为一个经济体,不管是企业还是国家,只要过度积累了债务,就会碰到债务危机的麻烦。而为了降低爆发债务危机的风险,需要通过“去杠杆”措施来压缩债务规模。
在《国家为什么会破产》一书中,达利欧说:
“可持续与不可持续债务周期的区别在于,债务是否创造了足够的收入来支付偿债费用。”(第47页)。
“债务本质上是一种支付货币的承诺。当承诺总额超过可兑付资金时,债务危机就会爆发。此时,中央银行将被迫在以下选项间做抉择:(a)大量印钞导致货币贬值,或者(b)停止印钞引发大规模债务违约危机。历史证明央行最终必然选择前者——印钞并承担贬值后果,但无论是违约还是贬值,过度债务积累终将导致债务资产(如债券)价值减损。”(第11页)
一、分析债务问题的三个思维层次
先来讲理解债务的第一个层次思维,即微观思维层次。这是人们在思考微观经济主体(个人或企业)的债务时很容易想到的逻辑,很符合人们的直觉。
一个微观经济主体债务可持续的前提条件是,该主体的现金流能够在任何时点覆盖其债务的本息支出。如果覆盖不了,该经济主体就会债务违约、爆发债务危机。站在这个层次来思考问题,达利欧所说的“债务是否创造了足够的收入来支付偿债费用”确实是债务是否可持续的关键判别标准。
当我们将分析对象转向宏观经济主体(国家)的债务问题时,微观思维不再适用。这是因为在宏观层面,必须要考虑很多分析微观经济主体时不会考虑的经济运行机制。下面将会论述,一个国家的债务约束并不在现金流而在于该国的生产能力——一个国家只要其生产能力大于其国内需求(该国处在内需不足的状态),其债务就是可持续的。
微观经济主体(个人和企业)的现金流很大程度上外生给定,但国家政府的现金流是内生的。个人和企业不是想要多少现金流就能有多少现金流。外生给定的现金流是微观主体债务的硬约束。但国家政府不一样。政府拥有本国货币的货币发行权,理论上来说,本币现金流想要多少就可以印多少。换言之,国家政府的本币现金流是内生的,受政府控制。政府总是可以通过印钞票来偿还其本币债务,不至于走到债务违约那一步。
讲到这里可能有人就要嘀咕了,如果国家政府可以通过印钞票来解决债务问题,那世界上就不会有身陷债务危机的国家了。但在2011年,欧元区就爆发了“欧债危机”,区内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几个国家的国债违约风险大幅上升,国债价格显著跳水。
不过,“欧债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是,欧元区的成立剥夺了区内各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权。正是因为希腊等国的印钞机被欧央行给收走了,所以他们才没有办法发行本币来偿还本国国债。但即使那些拥有货币发行权的主权国家政府,也并不一定可以依靠发行货币来解决本国的债务问题。1997年爆发于泰国、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一个例子。
葡萄牙、意大利、希腊、西班牙曾因严重的经济危机而被讽为“金猪四国”
政府是否可以通过印钞票来解决债务问题,关键要看增发货币是否会导致宏观经济失稳,从而反过来对货币发行构成约束。
一个国家如果处在内需过剩、产能不足(国内生产能力小于其国内需求)的状态,增发货币会增加国内的名义购买力,进一步推升国内需求,带来更强的需求拉动型通胀压力。国内如果不能接受通胀上行,则必须增加进口,从别国输入产品来弥补国内供给的不足。而这势必会带来更大的贸易赤字以及随之而来的更快外债累积。
因此,一个内需过剩的国家,增发货币要么会导致通胀上行,要么会引发国际收支危机,都会威胁宏观经济的稳定。在这样的国家中,政府没法用增发本币的方式来偿还本币债务。此时,国内债务规模越大,爆发债务危机的风险就越大。
但如果一个国家身处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的状态,就完全可以避免债务危机的爆发。第一,一个内需不足的国家会长年有贸易顺差,并积累对外国的债权,因而不会有外债的问题。第二,内需不足时,增发货币并不会带来过高的通胀数字(反而有助于缓解通缩压力),不会引起宏观经济失稳,政府因而可以通过发行本币来偿还国内的本币债务。这是前些年一度流行的“现代货币理论”(MMT)所描述的状态[5]。
所以,在内需不足的经济体中,内债规模与债务危机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国内政府妥善应对,内债规模就算高一些,也不会爆发债务危机。有些人会不严格地说“内债不是债”,讲的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国家的债务约束在其生产能力——这是理解债务的第二层思维,即宏观思维的核心结论。生产能力过剩(内需不足)的国家,既不存在外债问题,也有能力解决本币债务的偿付压力,自然不会爆发债务危机。但反过来,一个生产能力不足(内需过剩)的国家,如果债务规模过高,就难以避免债务危机的爆发。
“有效需求不足归根结底是个收入分配问题,产生于收入分配结构所导致的购买力和支出欲望的错配——有购买力的经济主体缺乏支出欲望,有支出欲望的经济主体缺乏购买力。”[6]
最后再来讲理解债务的第三个层次思维,即国际货币体系的思维层次。
前面分析过,一国如果内需过剩,同时又不希望出现通胀,就必须通过贸易逆差从别国进口商品来弥补国内供给的不足。而贸易逆差会让外债累积,最终导致国际收支危机。国际收支危机的存在,使得外债成为一个国家的紧约束。但这一约束对美国来说并不存在。
相应地,只有威胁到“美元霸权”的事情才会给美国带来债务风险。正如笔者在2025年5月8日的《深度理解美国关税战的逻辑和影响》一文中所分析的那样,美国的产业空心化,以及美国今年推出的“对等关税”政策,是给“美元霸权”带来威胁,进而给美国带来债务风险的长期和短期因素。[7]
1、170家欧资企业与江苏无锡高新区共成长(见证·中国机遇),无锡新区外资企业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