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苏超火爆没啥好分析的,主要原因就是“散装的江苏”

时间:2025-07-25 17:30 作者:李四公子

苏超火爆没啥好分析的,主要原因就是“散装的江苏”

最近苏超火爆,很多人都在分析背后的原因。

其实没啥好分析的,主要原因就是“散装的江苏”,各个市本来就没有谁服谁,平时比GDP、比产业、比教育、比地位没啥意思,刚好有个机会……咱比一比江苏人平时最不擅长的——球。

体育运动有两种玩法,一种是真正热爱,就像南美贫民窟的孩子一样,穷得只能寄希望于这玩意儿翻身;还有就是有钱……不爱足球?没关系,爸爸出一个你不能拒绝的价钱!

江苏最大的超能力,就是有钱。

讲道理,平时江苏人真不爱玩球,大家周末都在陪孩子写作呢……你要说谁家出个竞赛高手、考试状元之类,那父母在村里都是背着手迈着八字步顾盼神飞的,你要说球的事,那就是说个球……然而江苏人好“名”,如果球这事能够让大家脸上有光,那么一定要搞!还要比隔壁那村儿搞得好!只要能出名,能让父老乡亲面上有光,那都是小钱,就值一根毛。

江苏的富裕和北京、上海、浙江、深圳不太一样,其他地方的财富往往集中在省会、直辖市、经济特区,周边地区差距很大……江苏真不是,江苏很“平等”,江苏几乎每一个城市、县城、大的乡镇,都有自己的产业,日子都过得可以,所以才会出现谁也瞧不起谁的情况。

江苏的发展模式,也和上海、浙江、深圳不太一样,它还真不是靠对外开放、投资热潮、市场经济起来的,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江苏的乡镇、农村反而是集体经济、公有制发展得最好的地方。

江苏确实没有阿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大厂,也没有诞生出华为、比亚迪这样的科技巨头,但你随便在某个乡镇里逛逛,就能发现他们很多都是华为、比亚迪的供应商……什么锻压、化工、特殊材料、传感器,他们甚至可能在某个领域是世界第一。

江苏有个村集体企业起家的锻压厂,我们主流新能源汽车的轮毂、轴承、底盘、防撞梁、车身结构件、覆盖件、电池包,都是他们的机床锻压出来的,占了市场的半壁江山,比亚迪都得给他们发个锦旗,说“肝胆相照”!

那个苏超战场上总是踢不赢的城市,人家制造业的科技含量,放在全球都是第一流的……中航锂电、蜂巢能源、天合光能哪个不是响当当的?你知道电影《环太平洋》中的机甲赤红风暴来自哪里吗?人家老美门儿清。

太多的具体例子我不举了,有打广告的嫌疑。

江苏工业体系下的“龙头企业”,大部分都是To B的,所以普通消费者感知不明显。

江苏“工业体系”在中国的地位,其实和中国“工业体系”在全世界的地位差不多。

这些年大家讲高科技,讲智能化,讲产业转型升级,实际上——这一切的基础还是工业,没有全体系的大工业,没有无数上下游的产业链,“高科技”只是空中楼阁,新能源汽车的根本,不是画ppt,而是强大的钢铁、炼铝、铸造、锻压、半导体、传感器、工业机器人……创新不是空中楼阁,创新是个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持久战,这需要一个了不起的工业大国,一个庞大、便利、无所不包的产业集群。

也就是说,你想生产什么东西,直接去江苏乡镇找个中小企业,只要出钱下订单,一夜之间就能从无到有把生产线搭起来。

江苏强的不是金融、不是概念,而是踏踏实实的制造业!

和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不一样,江苏是中国第一工业大省,有着全国最多的制造业细分领域龙头。

看起来没什么了不起,细思起来强得离谱。

这些县城、乡镇的制造业对于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是有巨大帮助的,因为它就在本地,吸纳的就是当地的人民就业,生产的是全球市场领先的产品,可能很小众,但极为重要,所以利润率不低……基本上从业者都能获得很好的收入,还能拉动周边经济的发展。

江苏有个化工厂,说名字你听都没听过,号称从一滴油到一匹布全产业链都能做,既能生产高科技新材料,还能造36万吨的超级巨轮,它的厂区大到比一般县城还要大,里面还有派出所、交警和消防队。

你去江苏某制药厂所在的城区,会发现半个城都是这个厂的员工,你去某江苏电缆厂的厂区,发现周边的小区住的都是他们厂里的工人……他们动不动就是全球第一的市场占有率,然而出了这个地方,没人知道这家厂。

大家有机会可以去无锡、常州、苏州、扬州等地方调研调研,看一看他们那些动辄是全球“隐形冠军”的企业,某些赫赫有名的制造业企业,他们其实大多诞生在上世纪60年代,他们的前身,叫做“村社企业”,是农村集体经济的一部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词,叫做“苏南模式”。

在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苏南各地在集体副业基础上办起了一批社队企业,主要为本地农民提供简单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到20世纪70年代,这些小型社队企业逐渐发展成为农机具厂,为集体制造一些农业机械。前三十年,大量的大城市知青、干部的下放给苏南农村带来了技术和管理知识,导致了社队集体企业的迅速发展。比如黄桥如今占到全球市场70%的小提琴产业,就是几个下乡的知识青年和当地农民、木匠师傅一起搞起来的。

到八十年代初江苏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苏南的农民没有像别的地方一样,把社队企业分掉。在改制过程中,乡镇政府和村级自治组织替代先前的人民公社和生产队管理这份集体经济,通过工业保存下了集体经济实体,并且通过技术革新持续发展了下去,至1989年,苏南乡镇企业创造的价值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已经占到了60%。

由政府出面组织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资料,出资办企业,并由政府指派所谓的能人来担任企业负责人。这种组织方式将能人(企业家)和社会闲散资本结合起来,很快跨越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实现了苏南乡镇企业在全国的领先发展。

说白了,苏南模式就是大力发展集体企业、乡镇企业,由政府主导,强力组织和干预,工程师办厂,老百姓全民参与,可以积极快速动员组织资源:资本,土地,劳动力,形成规模经济……走的是“先工业化,再市场化”的道路。

说实话,江苏的发展路线,和当年流行的市场化、资本化、自由化有点背道而驰,但它真的走出了自己的路,外界对苏南模式褒贬不一,说它名气不如温州、深圳大,说创造富豪的能力也不如浙江、广州……但苏南模式是真的把产业、科技、就业岗位留在自己的家乡了。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未来,谁走的道路更先进,还真的两说。

“苏南模式”能成功,也属于天时地利人和:大面积平原、城市之间距离短、交通便捷、人口密度大、每平方公里超过1000的人口,导致即使最偏远的地方,劳动力也极度充沛,产业链极其丰富,短短10公里的范围内,就能找到各种上下游产业……这里近代工业起步早,重视教育,遍地做题家,属于“工程师之省”,再加上新中国人民大众的创新和积累,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江苏不搞“经济中心”,实际上处处都是分布式的“经济中心”,几乎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核心产业,所以没有谁服谁,这才是散装江苏的根源。

江苏人爱面子,但是很听话,很讲“政策”,很懂“大局”,国家的事情,那就是最大的事情,该出力就得出力,国家的政策,一定是最重要的政策,该执行就得执行,谁也不能当逃兵!古代的时候,江苏是鱼米之乡,“苏湖熟,天下足”,江苏供着天下钱粮;抗战的时候,苏中苏北,是新四军的根据地,军民一家亲,解放军就是老百姓的亲人,粟裕将军就是江苏人心中的战神。泰州有个小镇叫黄桥,黄桥有种烧饼,叫做“黄桥烧饼”,其实那就是当年人民子弟兵战场上的军粮。

你到江苏的老百姓中间去问一问,在他们心目中,当年是谁在抗日?那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那是在阡陌水网间与鬼子殊死搏斗的新四军,那是“刘老庄连”的勇士,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群众和游击队。这里有一种香烟,牌子叫做“东进”,来自于一首军歌——“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江苏人其实对钱不是很感兴趣,江苏人最爱“荣誉”,我有个朋友,乡镇企业家,年入上亿,是全球顶级车企的供应商,但人家从来不显摆自己的收入,他最爱显摆中国航天给他发的感谢信,因为他的产品,用在天宫空间站上……他把那封感谢信摆在办公室正中,谁来了第一眼就能看到。

孩子赚钱多,未必就有出息,村里人嘴里真正有出息的,都是顶级做题家,他们追求的不是金钱,而是面子、自豪感。某村出了个名校学生,这个村里的人能横着走;某村出个科学家院士,他们全村头上都带光环,实际上一点好处都没有,但人们就享受这个。

最近踢球为啥这么起劲?因为赢球也能有面子,有家乡荣誉感。

我有个大城市的朋友来江苏考察,转了一圈感慨道——“你们这里是苏区啊”!

Top

1、理工导航等成立新公司,含物联网业务,理工导航招股书

2、和谈无望,俄乌战争恐怕还要打下去,俄乌战争结果

3、美方自曝:美高管隐瞒政府雇员身份赴华,华裔美国高管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m.lilz.cn/CYY/detail/hmcuoa.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李四公子